安博体育官网买球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博体育官网买球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时间: 2024-03-08 17:03:13 |   作者: 安博体育买球

产品介绍

  现将《海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琼”和“人才强省”战略,科学技术创新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增强, 2005年全省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体系调整与优化升级,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基础。

  1. 科技进步水准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科技工作的领导,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百项农业科技项目,组织实施“科技农业”。建设农业科技服务“110”,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设立2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基金,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出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建立减拨事业费项目,推动科技体制创新。建立科技活动月制度,建设虚拟科技馆,提高科学普及水平。设立省政府科技顾问委员会,引进一批博士后等高级科技人才,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据科技部2005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各省市区排名第18位,比2000年提升了3位。

  2.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省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1276件,比“九五”期间增长16.4%,占建省以来专利授权总量的45.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大幅度提高,达到122件,占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72.2%。研发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全省建立重点实验室16家,其中国家及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各1 家,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国家非织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3年落户海南,实现了我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标志着我省技术创新纳入了国家创新体系。先声药业、全星药业研发中心被列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3.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逐步的提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十大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工程。星火示范园、产业带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文昌冯家湾虾苗星火产业带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虾苗产业化基地。国家863计划海口生物制药成果产业化基地的挂牌成立,加快了制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推动了海口药谷的建设,2005年实现产值近40亿元。引进实施专利取得明显成效,仅省首届十大专利发明人就实施专利95件,累计产值167亿元。

  4.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首创农业科技服务“110”,为服务“三农”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18个市县设立“110”服务站(点)210个,服务范围覆盖全省120多个乡镇,初步建立起我省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成为全国推广的新模式。建立专利技术交易市场,提高了专利技术交易中介服务能力,2005年专利技术交易额达到1亿元。创建博士院士产业园孵化器、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创业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5.科技体制创新取得较大进展。从2001年起,省委、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省属科研院所改革。迄今,28家省属科研院所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通过改革,省属科研院所增强了市场观念,建立了高效的人事、分配和科研制度,整体活力得到增强。省水产所、林科所、工科所等一批科研机构通过深化内部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科研机构发展迅速,友邦福康药物研究所、盛科生命科学院等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民营科研机构正逐步成为推进我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6.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制药、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等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至2005年,全省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9家。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8亿元,比2000年增长近4倍,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7. 农村科技得到加强。组织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和星火小康行动计划,建立了一批星火产业带、农副产品加工密集区。组织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扶贫,每年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技术讲座2000多期,编印了大批实用农业技术资料。在东方市实施联合国小额信贷项目(UNDP),开展科技扶贫工作。评选农村十大科技致富能人,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开展科技进步考核和创建活动,琼海市、文昌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文昌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实施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儋州、琼海被财政部、科技部列入首批试点。

  未来五年,海南科技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首先是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科技将成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进一步对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技将进一步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环境问题开辟途径,纳米科技将进一步带来深刻的技术变革,空间科技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其次是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吹响了科技自主创新的号角。党中央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发展方针,国家制定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及配套政策,我国的科技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三是海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时期是海南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海南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5000元的战略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

  四是海南自主创新已有了一定基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推动海南科技事业的发展。经过广大科技人员顽强拼搏,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就:天然橡胶北移、椰子油水分离、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香蕉组培苗、PVC超滤膜等等。这些科技成就,为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增强了我省发展的后劲。

  但是,未来五年海南科技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我省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和经济总量小的“三低一小”以及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而且我省科技的总体水平同国内发达省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二是人才匮乏,尤其是优秀拔尖人才匮乏。三是投入不足,全省科技三项费总量偏小,部分市县科技三项费未列入预算。四是氛围不浓,全社会的科技意识较弱,据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海南科技意识指标2004、2005年排名第30位。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迎头赶上,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尤其是大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我省又快又好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及中央关于自主创新的重大方针政策,按照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吸收、消化、再创新,突出特色,重点突破,全面实施“科教兴琼”、“人才强省”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学技术工作全局,做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切实加强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一批研发专项,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引进培育一批研发机构,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我省又快又好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科技进步总体水平进入全国中等行列;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从目前的43%提高到50%,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1.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培育2个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10个过十亿元、50个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较大发展,国家农业科学技术园区、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2. 农业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0%以上,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立起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3. 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5%,专利申请量五年累计达到40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30%;专利实施率达到40%。

  4. 科技投入有较大幅度增加,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全省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1.0%;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占同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1.0%;全省所有市县将科技三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有较大幅度增加。

  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海南”这条主线,全面实施热带生物资源、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生态与环保、新能源、社会发展七大研发专项;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建筑业、节能等领域引进推广一批新品种和新技术;着力发展种子种苗、新医药、林浆纸一体化、石油天然气、汽车、热带农产品加工六大科技产业;加快构建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科学普及及科技合作与交流五大科技自主创新平台;强化落实切实加强领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创新体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等六项措施。

  (1)热带植物资源。热带作物,重点开展天然橡胶高产多抗胶木兼优新品种选育、高效高产安全采胶刺激剂与采胶技术及产排胶机理与化学调控技术等研究,以及香草兰、椰子、胡椒等作物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研究。热带药用植物,重点开发南药资源,建立并完善广藿香等南药GAP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及海南常用中药材现代质量标准,开展南药植物活性物质筛查、提取、分离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热带瓜菜,开展辣椒、西瓜、甜瓜、茄子等新品种选育,研究开发生育调控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热带林木花卉,开展柚木、降香黄檀(海南花梨)、檀香等珍贵用材树种,海南系列良种桉、托里桉、木麻黄、相思类等速生用材树种,海南木棉、海南红豆等乡土绿化树种的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开展热带兰花等名贵花卉新品种和栽培技术研究。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开展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抗性评价和利用技术研究,热带果树、热带牧草、耐盐植物等主要植物遗传改良技术研究。

  (2)热带特色动物资源。地方特色畜禽资源,重点开展海南黑山羊规模化饲养技术、文昌鸡优质配套系选育与配套饲养技术、海南主要地方畜禽品种种质及遗传特性研究。地方特色实验动物资源,开展五指山猪、野生猕猴驯化培育技术及实验动物化技术研究。

  (3)热带海洋生物资源。热带水产资源,重点研究开发南美白对虾种质改良及病害防治、斑节对虾原种保种、罗非鱼种质改良、鞍带石斑鱼人工繁育、点带石斑鱼育苗期病害防治、军曹鱼人工繁育与病害防治、鲍鱼育苗期病害防治、海水鱼类网箱养殖防病、海水鱼类养殖新品种开发与人工育苗、海水贝类养殖新品种开发与人工育苗、锯缘青蟹(和乐蟹)规模化育苗及花鳗人工繁育等技术。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开展海洋药用生物活性物质筛查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研究开发海洋药用生物高密度、大规模细胞培养、海洋生物反应和分离、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等技术。

  (4)微生物资源。重点开展热区害虫、寄生虫性微生物资源,植物有益内生菌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利用技术研究。研究开发生物农药,进一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5)热带农副产品保鲜及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热带作物、热带水果、蔬菜、水产、热带花卉等主要热带农副产品的贮运、保鲜、深加工、包装和综合利用技术及配套标准化设备和先进加工工艺。研究制定热带农产品技术标准。研究开发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研究开发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在主要农副产品的产前产后中的应用,运用国际通行的EANUCC系统建立食物供应链跟踪与追溯体系。

  (1)南药。重点研究开发槟榔、胆木、长春花、迷迭香、金线莲等南药,加强中药、南药复方的二次开发及其新剂型的研制,形成一批优质南药品种。开展地道药材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及其质量标准规范化、中药制剂新工艺新技术新剂型及中药材综合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药用价值新品种等研究。

  (2)生物医药。建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高密度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研究开发平台,重点研究开发多肽类、抗生素类药物、海洋药用生物新制剂、基因工程药物与新型疫苗。

  (3)药物新剂型。研究开发控释、缓释和靶向制剂、液体胶囊、质脂体、PEG包被及纳米药物等各种先进剂型及新品种。

  (1)超滤膜。研究开发中空纤维微滤膜、超滤膜技术,加强污水处理、水净化、海水淡化等装备和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

  (2)包装薄膜。加强单膜复合、PVDC涂布复合、肠衣膜、共挤膜技术的研究、创新,研制开发BOPO环保高收缩食品包装膜、BOPO烟用收缩膜、PVDC彩纤防伪膜和BOPP彩纤防伪膜以及多种防伪技术相结合的新型防伪标贴等创新产品。

  (3)非织造材料。重点研究开发湿法纺粘、薄型涤纶纺粘、新型羊毛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性生物敷料技术和产品。

  (4)矿产材料。研究开发钛铁砂矿、锆英石、石英砂、钴化合物等材料。近期重点研发钴酸锂、氢氧化钴等新型电池材料,石英砂尾砂浮选处理技术,英砂电子玻璃、低辐射玻璃等系列高品质玻璃生产技术,高品质钛原料、纳米二氧化钛、铝-钛双金属材料及钼—锆、钛高强度复合材料等。

  (5)精细化工。重点研究开发海洋生物精细化学品、生物药物、植物药物产品、油气深加工产品。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重点研究开发特种光纤光缆、液晶显示器、印刷电路板及智能IC卡技术及汽车电子产品技术。

  (2)电子信息应用。重点研发:全省统一党政网络和技术支撑平台等电子政务系统,天然橡胶国际电子交易市场、区域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平台等电子商务系统及农业科技服务“110”等智能系统。

  (1)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研发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及监测、野生动植物保护监测和开发利用、转基因作物风险评估与防范检测及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等技术。开展热带农业重要害虫天敌资源收集、引进和评价以及天敌产品开发。收集罕见及独特品种的基因信息并作为重要资源加以保护。

  (2)环境保护。重点研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资源化处理、造纸工业中工业酶制剂生物制浆和漂白、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清洁能源、先进环境监测和环境信息、环境保护和修复等技术。

  (3)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开展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能力、容量、总量控制,潮等环境灾害的应急处置,入海污染物处置工程,海水养殖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及回用,海洋资源调查,海洋生态环境管理,湿地和红树林保护,海岸湿地动态监测与恢复,新型海防林建设模式,旅游区环境保护等技术研究。

  (4)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重点开展浆纸、油气化工、建材、冶金、橡胶、制糖、制药、食品加工等重点工业“三废”,城乡生活废物、水稻等农作物桔杆,水产加工下脚料、果蔬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农村立体种养模式研究等。

  (1)生物质能。重点开展木薯、甘蔗等能源植物新品种选育及改良、乙醇转化及糖醇结合生产燃料乙醇等技术研究。

  (2)太阳能。重点研发太阳能一体化建筑技术,太阳能空调,太阳能光伏海水淡化,塔式、槽式、盘式等太阳能光热直接发电系统。

  (3)风能。重点研发并网型风力发电、离网型小型风力发电技术及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风电应用技术等。

  (1)医疗卫生。开展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预警与控制技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老年性疾病等慢性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危害我省人民健康的热带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应用基础与临床研究。加强环境、营养、遗传、行为和社会心理因素对主要疾病发病机理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以及热带地区人口优生优育新技术和黎族医药的研究。推进健康岛、旅游医学、养老保健产业开发与建设,加强保健药品、保健食品技术开发及保健科学研究,配合海南独有的自然环境,使疗养、保健科学化、产业化。

  (2)公共安全。重点研究食品安全监测技术,地震、台风、旱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及防治技术;安全生产共性、关键技术,刑事司法与信息网络安全、动态社会治安管理与安全防范等社会安全关键技术。

  (3)软科学。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建设项目,开展软科学研究。近期重点抓好琼州海峡深海通道和航天发射基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

  (1)热带作物。天然橡胶,重点推广“热研7-33-97”、“热研7-20-59”、“热研8-79”、“热垦126”等高产和胶木兼优橡胶树新品种,每年推广0.8万公顷,5年达到4万公顷;推广微创割胶、低频刺激割胶等技术,每年推广0.47公顷,5年达到2.3万公顷。椰子,推广“黄矮椰子”、“红矮椰子”、“香水椰子”等椰子新品种,每年推广0.07万公顷,5年达到0.35万公顷;推广椰心叶甲啮小蜂、姬小蜂等生物防治技术。胡椒、槟榔,推广病虫害防治及高产栽培技术。

  (2)杂交水稻。引进、推广p88s/0293组合、p88s/0389组合、p88s/0747组合、准两优527组合、YU1号等超级稻和琼香两优1号等优质稻良种,推广面积达到8.33万公顷,使我省水稻平均亩产增加100公斤。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技术、高效低残留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配套生产技术。

  (3)水果。香蕉重点推广组培苗、地膜覆盖栽培、喷灌滴灌、抹花、疏果、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套袋、无伤采果等技术,每年推广1万公顷,5年达到5万公顷。芒果重点推广嫁接换冠、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每年推广0.5万公顷,5年达到2.5万公顷。菠萝重点推广调花、高产栽培等技术,每年推广0.3万公顷,5年达到1.5万公顷。荔枝重点推广控梢促花、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每年推广0.3万公顷,5年达到1.5万公顷。龙眼推广反季节生产技术,每年推广0.2万公顷,5年达到1万公顷。柑桔橙、石榴、杨桃、毛叶枣、莲雾、红毛丹等水果重点推广高产栽培与病害防治技术。西瓜重点推广 “蜜童西瓜”、“黑美人西瓜”等优良品种,甜瓜重点推广“情网甜瓜”等优良品种。

  (4)蔬菜。推广“海椒4号”、“京研3号”、“富人圆椒”等辣椒及油青系列豆角、碧绿棱丝瓜、琼2号苦瓜、紫贵人长茄、日本小南瓜及耐贮小果番茄等高产优质新品种,每年推广1.33万公顷,5年达6.67万公顷。示范推广覆膜微滴灌、无土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栽培等先进设施农业技术。

  (5)热带牧草。推广“西卡柱花草”、“热研7号柱花草”、“色拉特罗大翼豆”等7个牧草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每年推广1万公顷,5年达到5万公顷。

  (6)木薯。推广“华南木薯6号”、“华南木薯7号”、“华南木薯8号”等3个木薯新品种,每年推广0.33万公顷,5年达到1.67万公顷。

  (7)糖蔗。推广新台糖22号、25号、桂糖16号、粤糖86/368号、93/159号等高产高糖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达到5万公顷。

  (1)速生丰产林树种。推广种植桉树U6等速生、高产、抗风新品种,每年推广1.33万公顷,5年达到6.67万公顷。

  (2)珍稀乡土树种。推广种植柚木、花梨等珍稀树种,每年推广0.33万公顷,5年达到1.67万公顷。在中部地区,推广种植厘藤、白藤等优质藤及甜竹笋、四季笋等竹笋新品种,每年推广0.67万公顷,5年达到3.33万公顷。

  (3)花卉。重点推广种植荫生阳生热带观叶植物、“天堂鸟”、“蝴蝶兰”、“文心兰”等新品种,每年推广400 公顷,5年达到2000公顷。

  (1)猪。重点推广二元杂、三元杂良种猪及配套生产技术,2010年出栏生猪达到800万头。

  (2)鸡。示范推广文昌鸡规模化饲养技术,2010年文昌鸡出栏量达到1800万只。

  (3)牛。示范推广牛人工授精改良品种技术,牛的配种率从原来的30%提高到60%以上,受孕率提高一倍。

  (5)疫病监测、防治技术。引进、推广动物疫病监测、防治技术,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

  (1)罗非鱼。推广罗非鱼良种及配套养殖技术,年产罗非鱼30万吨,产值达到21亿元。

  (2)对虾。推广南美白对虾SPF苗及其养殖技术,执行“对虾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海南省地方标准,推广养殖面积达到0.6万公顷。

  (3)东风螺。示范推广方斑东风螺育苗及工厂化养殖技术,推广养殖面积达到5000亩。

  (5)石斑鱼。示范推广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包括亲鱼的选择及培育、催熟及催产、人工孵化及苗种培育等技术。

  (1)做好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的示范推广,主要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障和信息化等六类技术。

  (2)示范推广散装水泥;新型墙体材料;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预拌砂浆技术。

  (1)太阳能。在城乡居民家庭和学校、旅游酒店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在高尔夫球场推广太阳能光伏电产品,引进推广太阳能照明产品(节能型太阳能照明路灯、自动化厕所照明灯、庭院灯、广告灯、景观灯等);在西、南部干旱地区、坡鹿保护区草场推广太阳能光伏水泵技术。

  (2)沼气。在农村推广应用沼气池技术;“猪—沼—果(经济作物)”能源生态模式;在大中型禽畜场、养殖小区、工业有机废水、城镇污水工程推广应用厌氧生物技术沼气工程供气和发电。

  (1)水稻制种。在三亚、临高等地建设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制种面积达到2万公顷,总产量达到6000万公斤,产值达到3亿元。

  (2)水产种苗。重点发展水产良种苗。2010年,水产种苗育苗水体达到100万立方米,苗种产量达到400-500亿尾,其中,年产罗非鱼良种苗10亿尾,南美白对虾优良种苗400亿尾,石斑鱼良种苗2亿尾,鲍鱼苗1 亿粒,总产值达到6亿元。

  (3)热带水果种苗。重点发展香蕉组培苗和西瓜、甜瓜嫁接苗,年产香蕉苗8000万株,产值达到6000万元;年培育西瓜、甜瓜嫁接苗9000万株,产值达到5000万元。

  (4)林业种苗。速生丰产浆纸林苗木,重点发展以桉树为主,相思、木麻黄和加勒比松为辅的速生丰产浆纸林苗木,苗木产量达到4亿株,产值达到8000万元。热带珍稀乡土树种苗木,重点发展柚木等大径级用材林苗木和花梨等珍稀树种组培苗,以及红树林、竹藤苗木,力争达到1.3亿株、产值1.3亿元的产业目标。热带花卉种苗,重点发展以热带兰花为主的花卉种苗和以棕榈科植物、乡土树种为主的绿化苗木,年产花卉种苗1500万株,产值达到3000万元。

  (5)热带作物种苗。重点发展橡胶、槟榔、椰子良种苗,年产橡胶苗木600万株,产值达到1800万元;槟榔苗木100万株,产值达到300万元;椰子种苗15万株,产值达到150万元。

  (6)畜牧种苗。重点发展二元杂等良种猪苗及文昌鸡良种苗,年产二元杂、三元杂良种猪苗300万头,产值达到6亿元;文昌鸡良种苗4000万只,产值达到4000万元。

  重点发展南药、生物工程药物和生物制剂,稳步发展传统原料药及新型化学合成药。到2010年,新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1)南药。开发槟榔、广藿香、丁香等优质地产南药品种;培育地产南药材种苗10—15个;抓好万宁的南药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建立5—10个符合GAP的生态型南药材种植基地、中试基地及产业园。

  (2)生物工程药物和生物制剂。开发基因工程药物及新型疫苗、细胞因子产品、诊断试剂、新型抗病毒、维生素、氨基酸合成药及海洋药用生物新制剂。

  (3)传统原料药及化学合成药。运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原料药及化学合成药工业,抓好现有优势原料药的产品创新,重点研制开发药物新剂型,稳步发展原料药及化学合成药。

  (1)浆纸林。加强以桉树为主高产、抗风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发展浆纸林专用微生物肥料,推动浆纸林的发展。

  (2)纸浆。开发纸浆生产关键技术与设备,应用纸浆环保型清洁生产工艺,年产漂白化学木浆100万吨。

  (3)造纸。开发造纸关键技术与设备,应用纸浆、造纸环保型清洁生产工艺,年造纸160万吨、高档纸制品160万吨。

  (1)天然气与天然气化工。坚持化肥、化工并举,以合成氨和甲醇为源头,加快开发下游产品,建设12万吨三聚氰胺、3万吨二氧化碳干冰、1万吨可降解塑料、120万吨大甲醇及制烯烃、50万吨醋酸等项目,形成年供气50亿立方米、化肥、化工产品各3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产值超过138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天然气综合加工基地。

  (2)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在形成年加工原油800万吨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聚丙烯、苯乙烯、PX、PTA等产品的开发,完成100万吨乙烯工程,进一步延伸石化工业产业链。

  (1)整车。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形成整车设计能力,开发自主品牌轿车。扩大整车装配能力,形成年产15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产值达到150亿元。

  (2)零部件配套。围绕整车装配,加快发展汽车发动机及玻璃、门窗、座椅、轮胎等配套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

  (1)天然橡胶加工。重点发展标准胶及低蛋白浓缩乳胶加工产品,开发子午线轮胎恒粘胶和航空轮胎胶等新产品,年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产值达到3 亿元以上。

  (2)椰子加工。重点发展椰子汁、椰果、椰壳活炭、椰 衣纤维等产品,年产值达到30亿元。

  (3)水产加工。罗非鱼,重点发展冷冻罗非鱼片产品,年产量达到9万吨,产值达到22亿元。对虾,发展微冻对虾产品,年产量达到4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

  (4)热带林产品加工。在确保纸浆加工的同时,开发生产锯材、纤维板、胶合板、家具细木等系列产品,实现生产板材、方材等半成品向生产中高档家具、装饰品、工艺品方向发展。对松脂资源进行多层次、多产品的精深加工,促使松脂产品加工向规模化、专业化、系列化发展。

  (5)热带果蔬加工。在我省现有芒果、菠萝等热带果蔬加工企业基础上,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实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开发生产芒果、菠萝、木瓜、番石榴等热带水果浓缩汁、果浆、鲜榨果汁、蔬菜汁等纯天然果蔬汁系列产品、热带果酒、热带水果深加工果品及冷藏保鲜果品等产品。

  (1)做大做强科研院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成果转化,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省农科院要加快改革步伐,整合资源,提高创新能力。要创新思路,以多种形式推进科研院所建设:在省水产研究所等机构的基础上,组建海南省海洋与水产研究院;在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省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吸收大中型企业参与入股,组建海南省工业科学研究院;以省药物研究所等机构为依托,组建海南省药物研究院。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主要依托企业建立相应的研发机构。

  (2)建设重点实验室。加大投入,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到2010年,全省重点实验室达到3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部共建3家,省级25家;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亿元;科研人员达到800人。

  (3)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到2010年,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73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70家;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亿元;科研人员达到3000人。鼓励、支持大中型企业和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积极推进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与高校、科研单位以产权为纽带联合共建技术中心或中试基地。

  (4)加强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其科技创新主力军的作用。依托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等院校,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鼓励其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促进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机制。

  (5)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重点抓好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和科技文献共享网络建设。依托海南省人民医院建立海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争取建立国家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种源基地。

  (6)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进一步加大科技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改善政策法制环境,吸引跨国公司及中国科学院等国内一流的研究院所来琼兴办研究开发机构。整合资源,在石油天然气化工、热带农业、制药、海洋等领域,建立虚拟科学研究院。

  (1)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口高新区要加快发展,利用“国家863计划生物医药成果产业化基地”作为平台,推动“海口药谷”二期建设;建设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增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孵化”功能;创建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企业自主开发产品的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发展,把园区建设成为立足海南、面向热区、集研发、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科技产业化运作平台。孵化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的科技型企业;培育2-3个特色显著、带动性强、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扶持一批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园区示范区、乃至海南全省农民增收;为海南建设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成果支持。同时,全力推进院校“三园一体”建设,为拉动海南西部旅游产业发展发挥作用。

  (3)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海南博士院士产业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高科技孵化器建设,以及石 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项目建设。

  (4)东方化工城。重点建设重化工类工业园区、精细化工类工业园区、能源工业功能区、地方工业功能区、城市公共公用设施,形成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我省最大的天然气化工产业基地。

  (5)中国三亚农业科学城。充分发挥南繁科学院的业主作用,加快科学城的规划和建设。整合南繁科技资源,把科学城建成南繁公共科研实验平台、南繁试验区生物安全平台和南繁资源信息平台。

  (1)农业科技服务“110”。农业科技服务“110”要加快实现信息化,重点建设智能网络系统、指挥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四大系统;建立和完善省指挥中心和22个市县(区)指挥中心;全省建立农业科技服务“110”标准化服务站100个,每个行政村建立服务点;在全省开通使用统一电线”,大部分站点开通视频系统,形成覆盖全省的农业科技服务“110”网络。

  (2)科技中介服务。重点建设专利技术交易市场、省科技评估中心。2010年,专利与技术交易额达到2亿元。

  (1)科技馆建设。进一步做好海南虚拟科技馆二、三期工程建设和海南科技馆规划建设工作。海口、三亚等有条件的市县,要建立虚拟科技馆展示中心,争取建立科技馆。

  (2)科普基地建设。建设以海洋、生物多样性、热带植物为主要题材的科普基地,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图书馆等机构的科普作用。力争到2010年,我省认定的科普基地达到25家。

  (3)科技活动月。组织办好每年一度的“海南科技活动月”,在全社会更广泛、更深入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社会的科技素质。

  (1)国内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国家研究院所、重点大学,以及国内大型科技企业的合作,组织关键性技术攻关。加强科技招商,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

  (2)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在“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框架下加强与八省、区及香港、澳门的合作。积极主动推进与八省、区及香港、澳门联合设立科技合作研究机制,支持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加强与台湾的农业科技合作。

  (3)国际科技合作。建设海南─东盟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向纵深发展,争取把海南建设成中国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的重要基地。此外,加强与东亚、南美等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切实落实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成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对科技工作中的重大决策、重点任务和重要问题,一把手要亲自抓。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改革精神创新科技工作,用求真务实作风推动科技工作。

  建立领导干部科技进步任期目标责任制。由组织部门会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制定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技进步责任考核制度,对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完成科技进步目标情况,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党政领导干部奖惩和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加强部门协调。在优化科技发展政策环境、扶持中小企业、人才引进与培养、科技项目立项与跟踪管理、信息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协调,合理配置资源,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科技工作万马奔腾的局面,共同推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增加科普投入,坚持科技活动月制度,鼓励科学工作者和其他专家学者参与科普活动。充分利用全社会教育和科普资源,实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科普基地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制度,积极发挥图书馆、实验室、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实践基地等科技资源的作用。

  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大技术创新立法,不断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研究制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自主创新的科学技术奖励政策;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的定位和优惠政策;扶持高技术企业资本扩张政策;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政策。

  加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大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建立首席专家、首席教授制度,根据他们所从事专业特点和项目的潜在效益,核拨相应的启动经费。高等院校要适应我省科技发展和市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及时合理地设置一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并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逐年增加培养经费。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培训,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实用技术专业人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充分发挥省政府科技顾问的作用。建立首席专家、首席教授制度,根据他人所从事专业特点和项目的潜在效益,由用人单位核拨相应的启动经费。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满编时可经省机构编制部门、财政部门同意,采取核定过渡编制的方法先调入,待单位自然减员时冲销过渡编制,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按规定比例已聘满的,可向政府人事部门申请追加专项指标, 待专项岗位有空缺时予以冲销。允许企业用人单位把引进人才的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列入成本核算。海外留学回国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限制。推动产学研结合,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开展联合攻关等。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省科学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奖的规格,修订现行的《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省科技成果转化奖由省政府颁奖;给科技创新获奖者优厚待遇,凡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在评选省级以上劳动模范等奖项时可作为评比的优先条件。充分发挥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激励引导作用。鼓励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转让、入股,知识产权所占的股份可达到60%。保障科技人员的收益分配。鼓励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开发。

  建立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各级政府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2007年省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要实现大幅度增长,“十一五”期间每年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各市县要将科技三项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并实现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发挥好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财政引导作用,并逐年增加投入,支持科技成果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转化和推广。从2007年起建立省级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研发,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试验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建设。从2007年起落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助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经费的投入。

  继续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重要作用,以提高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为目标,以健全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资源整合,集中力量形成优势学科领域和研究基地。财政对社会公益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动给予相对稳定的经费支持,支持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建设、基础性工作和队伍建设。建立科研机构开放合作的有效机制,实行人员、项目、设备开放,促进知识流动、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共享。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机构整体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在成果质量、人才队伍、管理运行等方面对科研机构进行综合评价,促进科研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组建重点实验室、省级乃至国家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省级科技计划要更多地反映企业重大科技需求,更多地吸纳企业参与,同时在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领域建立企业牵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推动其健康发展。

  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产业化。建立全国专利技术市场海南中心,充分利用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以及网络等渠道和手段,促进我省专利技术的引进与推广。由政府以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植和具体指导,对重大项目提供专利咨询和检索。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探索、总结专利保护工作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经验,集中力量在医药、信息、生物、新材料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执法力度,营造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有关部门从事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力量。推动企事业单位对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应用和研究。全面开展我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在我省建立1个国家专利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10个“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和5个“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力争把海口市建设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鼓励与支持,推动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名牌产品保护力度,扩大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

  全面启动“十一五科技规划”的各项工作,制定本年度的研发专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引进推广、科技产业和科技平台等各项任务的年度实施计划,组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落实本年度项目招投标工作和项目运作资金。

  1. 研发专项。重点开展:热带作物、热带蔬菜、地方特色畜禽资源、热带水产资源,生物医药,超滤膜、非织造材料,太阳能光热利用等项目研究。

  2. 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重点实施:天然橡胶新品种0.8万公顷,微创割胶、低频刺激割胶等新技术0.47万公顷,超级稻良种1.67万公顷,香蕉新品种0.33万公顷,柚木、花梨等珍稀树种0.33万公顷,罗非鱼1.67万公顷,南美白对虾0.12万公顷。

  3. 科技产业。重点推进:水稻制种,水产种苗,热带珍稀乡土树种苗木,橡胶良种苗木,罗非鱼加工,对虾加工,汽车整车装配、发动机及零部件配套,林浆纸一体化,石油天然气。

  4. 科技平台。重点推动:组建省海洋与水产研究院,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建设“海口药谷”二期工程,加快建设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学技术园区,建立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站30个,开展科技活动月,建立 “泛珠三角”区域科学技术创新合作平台。

  对本年度工作计划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年度工作重点的预期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评估,以判定项目开展的成效,确定下一年度的工作重点。本年度的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

  制定本年度的研发专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引进推广、科技产业和科技平台等各项任务的年度实施计划。

  1. 研发专项。重点开展:热带作物、热带药用植物、地方特色畜禽资源、热带水产资源,南药、生物医药,包装薄膜、非织造材料,电子信息应用,环境保护技术、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风力发电、太阳能光热利用,医疗卫生等项目研究。

  2. 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重点实施:天然橡胶新品种0.4万公顷、微创割胶、低频刺激割胶等新技术0.47万公顷,椰子新品种667公顷,超级稻良种1.67万公顷,西瓜、甜瓜新品种和新技术0.67万公顷,糖蔗新品种1万公顷,花卉新品种0.6万亩,罗非鱼1.67万公顷,南美白对虾0.12万公顷,二元杂、三元杂良种猪,文昌鸡规模化饲养技术。

  3. 科技产业。重点推进:水稻制种,水产种苗,香蕉苗、西瓜和甜瓜嫁接苗,热带花卉种苗,天然橡胶加工,罗非鱼加工,对虾加工,南药,汽车整车装配、发动机及零部件配套。

  4. 科技平台。重点开展:组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建设“海口药谷”二期工程,建设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东方化工城,建立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站70个,建设虚拟科技馆二期工程,构建海南—东盟科技合作平台和“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对本年度工作计划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年度重点项目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以判定项目开展的成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本年度的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

  继续开展“十一五科技规划”的各项工作,制定本年度的研发专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引进推广、科技产业和科技平台等各项任务的年度实施计划,组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落实本年度项目招投标工作和项目运作资金。

  1. 研发专项。重点开展: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热带林木花卉、地方害虫天敌资源、热带水产资源,微生物资源,南药,超滤膜、非织造材料,生物质能转化、太阳能光热利用,医疗卫生等专项研究。

  2. 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重点实施:椰子新品种667公顷,超级稻良种1.67万公顷及相关配套技术,辣椒新品种、油青系列豆角、碧绿棱丝瓜、耐贮小果番茄等蔬菜高产优质品种1.33公顷,木薯新品种0.33万公顷,速生丰产林新品种1.33公顷,厘藤、白藤、甜竹笋、四季笋等新品种0.67万公顷,罗非鱼1.67万公顷,南美白对虾0.12万公顷,牛人工受精改良品种技术,沼气池应用技术。

  3. 科技产业。重点推进:水稻制种,水产种苗,香蕉苗、西瓜和甜瓜嫁接苗,速生丰产浆纸林苗木,椰子加工,罗非鱼加工,对虾加工,南药、新型化学合成药,石油天然气。

  4. 科技平台。重点开展:组建省工业科学研究院,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建设海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建设“国家863计划生物医药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中国三亚农业科学城,建立农业科技服务“110”智能视频系统,建设虚拟科技馆三期工程,建设海南—东盟科技合作平台和“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对本年度工作计划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年度重点项目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对“十一五”以来的项目实施成效进行中期检查,考核科技规划预期目标的达标情况,对部分研发专项开展结题验收,已经成熟的技术成果组织示范推广,并根据实效开始调整工作计划。本年度的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

  参考上一年度的工作效果,依照调整后的发展目标,制定本年度的研发专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引进推广、科技产业和科技平台等各项任务的年度实施计划,组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落实本年度项目招投标工作和项目运作资金。

  1. 研发专项。重点开展: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热带林木花卉、地方害虫天敌资源、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南药、药物新剂型,矿产资源、精细加工,海洋生态环保技术,生物质能转化、风力发电,防灾减灾等专项研究。

  2. 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重点实施:超级稻良种1.67万公顷及相关配套技术,辣椒新品种、油青系列豆角、碧绿棱丝瓜、耐贮小果番茄等蔬菜高产优质品种1.33公顷,木薯新品种0.33万公顷,速生丰产林新品种1.33公顷,引进泰国鳄鱼优良品种及养殖技术,方斑东风螺1000亩,节能建材产品,太阳能节能产品。

  3. 科技产业。重点推进:水稻制种,水产种苗,罗非鱼加工,对虾加工,新型化学合成药、生物工程药物和生物制剂,林浆纸一体化,热带果蔬加工业。

  4. 科技平台。重点开展:组建省药物研究院,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建设海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建设“国家863计划生物医药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立农业科技服务“110”村级服务点。

  对本年度工作计划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年度工作重点的预期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对部分项目组织专家进行结题验收,对项目的执行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本年度的科技进步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

  全面落实规划发展目标,制定本年度的研发专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引进推广、科技产业和科技平台等各项任务的年度实施计划,组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落实本年度项目招投标工作和项目运作资金。

  1. 研发专项。重点开展:热带药用植物、热带蔬菜、地方特色实验动物资源、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热带农副产品保鲜及精深加工技术,药物新剂型,矿产资源、精细加工,生态与环保,公共安全等专项研究。

  2. 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重点实施:超级稻良种1.67万公顷及相关配套技术,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反季节生产技术0.13万公顷,热带牧草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1万公顷,速生丰产林新品种1.33公顷,动物疫病监测、防治技术,点带石斑鱼育苗技术,节能建材产品,太阳能节能产品。

  3. 科技产业。重点推进:水稻制种,水产种苗,罗非鱼加工,对虾加工,生物工程药物和生物制剂,林浆纸一体化,石油天然气。

  4. 科技平台。重点开展: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建立国家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种源基地,建设“国家863计划生物医药成果产业化基地”,加快建设中国三亚农业科学城和东方化工城,建成覆盖全省的农业科技服务“110”村级服务点。

  全面开展对科技规划已实施项目的评估、检查工作,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并对科技规划的执行效果作出分析和评价,为下一个五年规划奠定基础。本年度的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上一篇:【干货大集锦】2020 国际耐材磨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下一篇:威达集团:注入智造新动能迈步产业链高端